close

  強調行政尊重市場規律,不是放任畸形的擴大,把文化越做越小,而是讓文化,成為平民都能消費得起的大眾市場。
  恐怕沒有哪個國家的網民,會像中國這麼大的比例一樣,單純以反對的聲音,體現自己的存在感。昨天對於網曝廣電總局下月或頒“明星限薪令”的反應,便足見一斑。
  尚未確認的明星限薪令,倘若一旦成真,最直接的受益者,無疑是觀眾。一集幾十分鐘的電視劇、一部百把分鐘的電影,一個明星的出場費,動輒一集過百萬、一部過千萬,票價不貴便是空談。這麼多錢砸進去,還有多少花在求精的細節與求彩的後期上,當然也是可想而知的。
  但中國就是這麼一個複雜的輿論環境——明星不限薪,他們罵得了暴利還缺德;大腕扎成堆,他們罵電影看不起。聽說要限薪了,他們又不爽了,反過來質問:說好的市場規律呢?
  市場規律是不依靠明星就撐不起臺面收不回成本,是明星們一個比一個牛掰的身價,是一個明星演一集戲相當於一個民工靠一輩子體力也未必換得來的積蓄。而在中國,那些看沒看電影、看不看得起電影的,人人可以罵娘,罵完明星罵導演,罵完導演罵廣電,總之明星要價高了要罵娘,明碼限薪也要罵娘。中國的行政大廚,遇上這麼一撥子吃客,算是濕手沾麵粉,攤上大事了。
  昨天一家媒體響噹噹地挑頭,給廣電做了頂“權力錯位和亂作為”的大帽子,支撐這頂帽子的理論依據是,“在市場經濟下,明星的薪酬是明星價值的體現,一個明星值多少錢,是由市場說了算的”。
  “市場說了算”,這句貌似最講經濟規律的說詞,其實是睜著眼睛說瞎話的片面之詞。在以收視率和票房為市場成敗標誌的影視業,市場說了算,便是明星說了算。反對者這時候拋出摒棄唯明星論、唯收視論的“高論”,叫板廣電總局的明星限薪令,其實本身就是用否定一種市場規律、強調另一種市場規律的自相矛盾。明星論、收視論,是最現實的影視市場現象。既然明星的身價由市場說了算,那麼,以明星論收視、以收視論回報的市場,反對者為何卻視而不見了呢?這就叫擰巴。
  明星限薪是不是調控市場的高招、如何成為操作性強的妙招,這是一個有很大探討空間的命題。你要說現在的觀眾進影院,都為明星高昂的片酬掏得心甘情願絲毫不肉痛,這市場的嬌,撒得就太矯情了些。所以在我看來,廣電若真祭出明星限薪令,意不在仇富,而是患貧。患觀眾之腰包,患市場之乏力。其積極意義,大於負面效應。關鍵是如何尋找明星市場與影視市場之間,各方能夠接受的操作空間。
  明星的收入有多高,觀眾的代價就有多大。因此,一個畸形的文化市場,是不正常、不健康的市場。強調行政尊重市場規律,不是放任畸形的擴大,把文化越做越小,而是讓文化,成為平民都能消費得起的大眾市場。
  當然,廣電的明星限薪令,如果能延伸到充斥在自家各路電視欄目中“上不封頂”的廣告競價中來,恐怕也是一件對繁榮文化產業送功助德的好事。廣電這陣子限令頻頻,倘若有個全盤規劃,讓人看出一步一步的章法,恐怕收穫的口水,會比預料之中的少得多。
  很多人為反對而反對,是因為聽到的是東一槍、西一炮,還沒看到一個讓人覺得一清二楚的完整思路。這一點,較勁的雙方,都應該花點時間去好好面壁。
  (原標題:誰在為“明星限薪令”擰巴著情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z69qzlmz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